很多創業者、投資人都成天把粉絲、留存、日活這些關鍵詞掛在嘴邊,貌似沒了這些就不是互聯網思維,就死路一條。但是我一直在想,如果我要買冰箱會選擇哪家呢?應該是海爾。如果我要買空調會選擇哪家呢?應該是格力。如果我要買房子應該是哪家呢?應該是萬科……好了,誰能告訴我海爾、格力、萬科的粉絲、留存、日活是多少?
什么?你說那些都是傳統企業,和互聯網公司沒法比?是啊,那些都是賺錢的,而你說的那些粉絲、留存、日活的企業或平臺多數還在虧錢。這就是沒法比的原因!
進入2016年,是時候把這些原本用來忽悠VC的數字忘記了,回歸到商業和品牌的本質吧。每個月算算投入多少錢?賺了多少錢?下個月如何把ROI提提高!不要再繞世界的發傳單,送小禮品讓人家加你的微信,下載你的APP了,仔細算下發傳單的成本和實際轉化率以及后續口碑、復購率吧,沒準兒你會發現:臥槽!那么低的ROI?勞資還不如去恒隆開個實體店呢!
徐小平老師說創業失敗了怎么辦?“找工作呀,笨蛋!”是的,創業公司老是光投入不賺錢怎么辦?回歸商業本質呀,笨蛋!別再糾結于是線上還是線下了,笨蛋!
所有不買單的粉絲,都是流氓!
的確,我們靠辛辛苦苦的發傳單、送小禮品,讓自己的微信粉絲數看起來很美,但是轉化率卻還是1‰都不到。一件東西賣100元,毛利70元,平均一個付費粉絲的獲取成本卻要500元。你自我安慰說:沒事兒!我在等他們的口碑和復購!
哥們兒,清醒點吧!你的那個付費客戶是你打了個狠折,倒貼才從實體店那搶來的沖動性消費者。人家壓根兒是因為“有便宜賺,不賺白不賺”而上你的鉤兒的!“便宜沒好貨”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消費心理,你以為你靠號稱很牛B的“用戶體驗”就真的讓中國人幾千幾百年養成的消費心理一下子扭轉改變了?只能說你很傻很天真!
是的,大多數初創企業那些所謂的粉絲,其實都是一群想著免費占你便宜的嫖客。而你自己是什么就不用我多說了吧?
5年前,有位來自美國的天使投資人跑到中國來問我:你們伊視可能不能不要做驗光車上門配眼鏡這種高B格的業務,還不如直截了當把眼鏡賣到9.9元,還保證有利潤呢。
我說當然可以,但是我不愿意那么干!因為這意味著要把成本壓低到傷害消費者的地步。而且那些購買你的客戶并不是沖著產品來的,而是沖著價格來的。也就是說你的產品價值在大多數購買者心中其實一文不值!那還談什么未來?我不愿意站在大街上,任憑來往的人往我面前丟個銅板,然后讓他們隨便摸!表面上一堆排隊的人等著那么干,實際這些排隊的人真的是喜歡你?愛你?滾!
真正的粉絲是無論你在哪里都會找到你的那群人!
喬布斯時代的蘋果,不會隨著市場上有人要更小的平板而生產mini iPad。也不會理有更多的人在說手機上只有一個Home鍵是違背人性的。他只會用蘋果自己的品牌價值觀來吸引愿意追隨他的用戶。其他人,都滾開!
前兩天和做首飾定制的“馬良行”創始人Bill聊天。他問我為什么不把伊視可開到天貓、淘寶上去,畢竟那里有那么大的用戶池,有海量的流量可以用!
我說我的品牌還沒有牛B到能在大天貓、大淘寶上混!很多人要問了:咦?開個淘寶店、天貓店不是很簡單的嗎?為什么還要品牌很牛B呢?
是啊,開個店當然容易。但是流量從哪兒來?要你花錢買啊。怎么買?去和那些同類產品競爭對同一個廣告位的出價咯。PK誰出價高,誰賣的產品價格低……這個游戲需要多少錢?隨便算算都要嚇死人!還真不如在線下找個旺鋪開個店呢!正因此,才會有之前那么多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淘品牌紛紛逃離平臺。
Bill問我:那什么時候才是品牌能在平臺上開店的節點呢?
我說要到我占據市場份額起碼20%以上,也就是我品牌進入了相對成熟的階段,那個時候才是到平臺上開店搶錢的時候。舉個例子:我們如果要買一包瓜子,習慣去平臺上搜一搜“瓜子”兩個字,看看哪家更便宜,銷量大,評價更高對不對?但是如果我們要買手機呢?當然也會去平臺上搜一搜,但是搜索的詞匯一定不是“手機”兩個字。而是在手機前面添加一個品牌詞,比如“小米手機”、“華為手機”等等。
平臺上所有賣瓜子的實際上屬于一種白熱化的競爭,消費者并沒有帶著品牌詞去搜索,只是看哪家便宜買哪家(坦白說,銷量和評價信譽都是可以二次加工的),所以線上瓜子店之間的競爭并非是產品價值或品牌層面的競爭,而是在PK誰出價高?誰標題優化的好?誰刷的銷量和信譽高……同理,如果在我伊視可眼鏡的品牌知名度沒那么高的時候,那么為了在平臺上生存,可能我真的會把公司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“平臺資源的營銷”上去,而不是把精力投入到產品真正的價值上去了!
相反,小米、華為的購買者往往是先知道品牌,有了購買欲望然后去精準搜索品牌詞。所以小米和華為幾乎都不用購買所謂的直通車、關鍵詞排名等等。因為購買它的人已經在心里對它有了一個標準的價值衡量了。即便你不在平臺上開店,如果真的是你的粉絲,他才不在乎到底是要到官網上買,還是要到平臺上買,亦或到實體店買呢!不是么?
作為品牌,我們當然要對消費者好一點,能讓消費者減少點成本就盡量減少他們的成本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處處迎合,低三下四吧?畢竟真真愛你的人,并不會在乎你有那么一點點缺點。
品牌的真正粉絲更不會一定存在于你的公眾號、APP亦或網站上,而是沉淀在你的品牌本身,存在于消費者的“心智”上!無論你在哪里,只要是你的真正粉絲,就一定找到你!
所以,如果再有人問你粉絲、留存、日活是多少?你就回答:為什么要有這些數字?偏不!
晉城龍鼎 - 晉城網站建設為您解答!